小编为了帮助2025心理学考研312考生学好普通心理学,特意分享——2025心理学考研312普通心理学知识:听觉理论
2025心理学考研312普心知识:听觉理论
(2)理论观点:外界声音的振动会引起耳蜗基底膜相同频率的振动,听神经所发放的神经脉冲,可以复制外界声音的频率,就像电话的收话机与接话机的关系,又叫电话理论。
(3)缺陷: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振动,人耳却能分辨每秒振动1000次以上甚至20000次的声音,这是频率理论所不能解释的。
(2)理论观点:基底膜上的横纤维长短不同,靠近蜗底较窄,靠近蜗顶较宽,就像竖琴的琴弦一样,它们分别与外界不同频率的振动发生共鸣。短纤维与频率高的声音发生共鸣,长纤维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共鸣。基底膜的振动引起不同神经细胞的兴奋,使人产生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,又叫位置理论。
(3)缺陷:人耳能接受20~ 20 00Hz的振动,最 高和最 低频率之比为1000: 1,而基底膜上横纤维长短的比例仅为10: 1,二者并不对应,因而根据并不充分。
(2)理论观点:该理论发展了赫尔姆霍茨共鸣理论的合理部分,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,不同频率的振动到达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振幅达到最 大值便停止下来。低频可达到耳蜗顶部,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,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,又叫新位置理论。
(3)缺陷: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。
(2)理论观点: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,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一致的,在声音频率较高时,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它做出反应,就需要神经纤维的联合“齐射”来加以反应了。
(3)缺陷:齐射理论只能对5 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,超过5 000Hz时,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 一基础。